43年前,作为宝钢建设的配套设施,月浦镇建成了一墙之隔的月浦新村小学和宝钢三中。9年前,两校“撤二并一”建立了上海市宝山区新民实验学校。但老旧的校舍和设施,与现代化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。
今年9月,全新改造修葺的新教学楼及辅助活动场地,迎来了新一届的1年级和6年级学生。就在开学前几天,吴昌利走马上任,担任新民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、校长。“我曾在这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,后来去了其他几个学校任职,这次是回归吧。”连吴校长都惊叹,这次回老学校工作,从教室到办公室、从体育馆到图书馆、从实验室到标准操场,满目的新景象,让他这位“本校老教师”觉得特别振奋。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江晓东这个暑假几乎一直扑在学校的整修上,为的就是给新学年的师生们一个漂亮的“见面礼”。
不过,这次的校园装修也特意“留了一手”——教学楼每个楼层的墙壁几乎都只刷了大白,不见任何装饰。吴昌利、江晓东两位领导想的是这个“装饰”将来就交给孩子们自己去完成吧,或许少年的青春畅想和智慧,会把校园装点得更加五彩斑斓。
“在新校址、新学年的起点上,新民实验学校将以启新程心态再出发,以奋进姿态开新局,以课程改革为引擎,以德育创新为纽带,以管理升级为保障,共同书写‘作新民’的教育新篇章。”这是吴昌利在开学典礼上的寄语。
“‘作新民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个哲学概念,可以阐释为个人修身与社会革新的普遍理念。”吴校长介绍,新民实验学校围绕“开民智,作新民”的办学理念,以培养“有梦想、勤学问、能达用”的时代新民为目标,构建一个全方位、多维度的育人体系和课程架构。
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,学校构建“民德课程(德育)”“民智课程(智育)”“民强课程(体育)”“民雅课程(美育)”“民勤课程(劳动)”五类新民课程,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。以“民德、民智、民强、民雅、民勤”为目标,重构校本课程体系,突出“问题化学习”特色,强化学科实践与跨学科融合(如STEAM项目)。发挥九年一贯制优势,建立小初衔接课程群,重点培养思维品质与自主学习能力。学校的校本课程围绕“求知之心、感恩之心、规则之心、自珍之心、创造之心”五方面展开,并以“会求知”“知感恩”“有规则”“懂自珍”“能创造”作为每个单元的主题。此外,学校还将设立“新民大讲堂”,开设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,帮助学生认识自我、探索世界、明确发展方向。通过人文社科拓展课程、科学精神与前沿探索、社会实践与考察等活动,做好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,如科学探究、史料实证、逻辑推理、审美鉴赏等,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,营造勤学善思的教学氛围。以“小先生制”与学习共同体为路径,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。
如今,吴昌利带领教师们开始思索,要让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能够真正实现“知行合一、赋能达用”。为此,在新的校园环境里,未来将出现许多强化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场景。他说:“学校将在实验与动手操作课程、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、系统的劳动课程、创客空间与STEAM教育、艺术表达与创意实践等方面,鼓励同学们个性化发展,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。借助搬入新校园的机遇与契机,在‘问题化学习’联盟教育集团的指导下,打造有着鲜明‘新民’特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品牌。”
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