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9日,“熊孩子”海底捞“小便门”220万判决正式生效!这意味着法律强制力来了,两个17岁少年的恶作剧,家长必须买单了。这不仅是对个别家庭的惩戒,更是告诉所有人:教养不是私事,而是社会责任。
回顾这起事件,最初海底捞还曾一度发布“原谅声明”,呼吁公众“给未成年人一个接受教训与成长的机会”,试图以宽容挽回品牌形象。但是网友不买单:“海底捞凭什么替我们原谅?”“这不是宽容而是纵容”。消费者也是受害者,尤其是当天在餐厅就餐的人,曾被污染的餐具、食品安全风险、心理阴影谁能替他们承担?在消费者的激烈反应下,海底捞最终将事件诉诸法庭,这说明你教不好的娃,全社会会替你教。文明的维护,要用法律划底线,让责任落到实处。
值得注意的是,涉事的两个“熊孩子”其实都已经17岁了,不小了!他们的行为不是一时顽皮,而是家庭教育长期缺失的结果:缺乏责任感、缺乏边界意识,也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。当家庭教育出现真空,未成年人就可能把公共空间当作“任意场”,任性妄为,造成损害。
220万元的判决不仅划定了法律底线,更是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:公共文明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,而是每个家庭、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责任。法院的裁决让“熊孩子”家长付出了经济代价,但文明的根本仍需教育滋养。家庭、学校、社会舆论,都应形成协同力量,让孩子学会自律、懂得分寸。文明的边界,应该由法律来守、家庭来教、社会来共建。
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