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从未想过,"为孩子好"这句话会成为伤我最深的利刃。
当婆婆第三次指责我请月嫂是浪费钱时,我忍不住冷笑回应。
那句话脱口而出的瞬间,我就知道,战争开始了。
"您要是觉得不值,那您来照顾我坐月子试试。"
"就半个月,您就会明白我为什么坚持请月嫂了。
第一章 一万块的争议
赵梦琪轻轻抚摸着婴儿床里柔软的蓝色小被子,腹部高耸如丘。
她环顾这间精心布置的育儿室,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她对即将到来新生命的热爱与期待。墙面上淡雅的云朵图案壁纸,窗帘上跳跃的小星星,储物柜里整齐叠放的小衣服,一切都完美得如同杂志上走下来的样板间。
展开剩余96%距离预产期只剩不到一个月,她希望万事俱备。
“明宇,我约了星月母婴护理中心的顾问明天来面谈。”当晚赵梦琪在餐桌旁对丈夫说,手中滑动着平板电脑,展示着一系列服务项目,“他们的金牌月嫂需要提前预订,我想今天就敲定下来。”
周明宇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,目光并未离开手机上的财经新闻。“你决定就好,我相信你的判断。”
赵梦琪深吸一口气,知道关键信息必须明确传达。“费用是一万元,服务期26天。”
周明宇猛然抬头,差点被食物呛到。“多少?一万?就一个月?”他放下筷子,表情严肃起来,“梦琪,这未免太奢侈了吧?我妈当年生我的时候,还是邻居大妈帮的忙,不也好好把我养这么大?”
“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。”赵梦琪努力保持语气平和,“现在请专业月嫂是常态,她们受过系统培训,懂得科学育儿和产后护理。这不只是帮忙照顾孩子,还包括我的产后恢复。”
周明宇摇头,眉头紧锁。“我还是觉得太贵。要不让我妈来帮忙?她肯定乐意。”
这句话像一颗冷水泼在赵梦琪脸上。她与婆婆的关系一向不温不火,而让婆婆照顾月子这个想法让她本能地抗拒。
“明宇,这是我们的孩子,我希望由专业人士来照顾。”她试图解释,“月嫂不仅能帮助我更快恢复,还能教我们如何科学育儿。再说,你妈年纪大了,照顾新生儿太辛苦。”
经过一番软磨硬泡,周明宇最终不情愿地同意了,但明显带着不满。赵梦琪假装没注意到他整晚沉默寡言的抗议,只是暗自庆幸赢得了这场小小的战役。
她万万没想到,这仅仅是序幕。
一周后,公婆照例周末前来共进晚餐。婆婆王秀英一进门就注意到了玄关处陌生的拖鞋,以及客厅茶几上几本崭新的育儿书籍。
“梦琪啊,这些都是新买的?”婆婆状似随意地问道,锐利的眼睛却已开始评估每样物品的价格标签。
赵梦琪笑着点头:“是啊妈,准备宝宝的东西不能马虎。”
晚餐时气氛还算融洽,直到王秀英问起婴儿房的准备情况。
“差不多都准备好了,我还预订了一位月嫂,产后过来帮忙26天。”赵梦琪尽量轻描淡写。
王秀英停下夹菜的动作:“月嫂?现在请那个很贵吧?”
“一万元。”周明宇闷声接话,明显余怒未消。
筷子被重重放在桌上的声音让所有人吓了一跳。
“一万块?”王秀英提高的音调刺耳极了,“就照顾一个月?这是什么金贵工作?”
赵梦琪感到胃部缩紧:“妈,现在的市场价就是这样,而且是26天,不是一个月。”
“二十六天,一个月,有差别吗?”王秀英转向儿子,“明宇,你这钱是大风刮来的?哪有这么浪费的?”
赵梦琪握紧拳头,指甲陷进掌心:“妈,这不是浪费。专业的月嫂能提供科学的产后护理和新生儿照顾,这对我和宝宝都很重要。”
“我们那时候哪有什么月嫂?”王秀英不屑地撇嘴,“不都这么过来了?我生明宇第二天就下床做饭,孩子不也健健康康长这么大?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太娇气。”
赵梦琪感觉血液冲上头顶。“时代不同了,现在讲究科学育儿。月嫂不仅照顾宝宝,还会帮我做产后恢复,合理安排饮食,预防产后抑郁...”
“什么抑郁不抑郁的,我们那时候哪有这些名词?”王秀英打断她,“就是闲出来的毛病。”
这句话像一把刀,精准地刺中了赵梦琪的软肋。作为一名即将休产假的职场女性,她最恐惧的就是被贴上“闲人”的标签,最担心的就是产后那段失去职业认同感的时期。
周明宇终于开口,却是站在母亲一边:“妈说得也有道理,梦琪,要不我们再考虑考虑?听说请月嫂也有不少麻烦事,万一请到不好的,反而添堵。”
赵梦琪看着丈夫,心凉了半截。他们明明讨论过这个问题,达成过共识,现在他却临阵倒戈。
“我已经付了定金,不可能退款。”她咬牙道。
王秀英摇头,语气讽刺:“要我说,这一万块不如留着给孩子买奶粉。我来照顾你坐月子不就得了?保证把你和孩子养得白白胖胖。”
赵梦琪胸口剧烈起伏,连日来的压力和激素变化让她情绪失控。一句冷笑不受控制地脱口而出:
“您来?好啊,那您来试试。就半个月,您就会明白我为什么坚持请月嫂了。”
空气瞬间凝固。周明宇难以置信地看着妻子,王秀英则因这公然挑衅而瞪大眼睛。
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王秀英的声音冷得像冰。
赵梦琪话已出口,无法收回,只能硬着头皮继续:“字面意思。您不是觉得月嫂的工作很简单吗?那您来照顾我半个月,体验一下。如果半个月后您还认为这一万块不值得,我就取消订单,一切听您安排。”
王秀英挺直腰板,眼中闪着被挑战的光芒:“好,就这么说定了。我倒要看看,照顾个孩子能有多难,值不值一天将近四百块!”
周明宇试图打圆场:“妈,梦琪,别冲动...”
但两个女人谁也没理他。战争已经宣判,战线已经划清。
赵梦琪回到房间,抚摸着隆起的腹部,感受着宝宝不安的踢动。她突然不确定自己刚才的冲动是对是错,只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。
第二章 婆婆驾到
赵梦琪的生产比预产期提前了五天。
凌晨三点的阵痛打乱了所有计划,她被紧急送往医院,经历了十二个小时的煎熬,终于生下了儿子周瑞安。
小家伙体重六斤八两,健康红润,哭声洪亮。当护士把婴儿放在赵梦琪胸前时,她忘记了所有疼痛,只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、几乎令她窒息的爱。
这份宁静只持续了三天。
出院那天,王秀英提着大包小包准时抵达,脸上带着战士上战场般的决绝。
“妈,您来了。”周明宇接过母亲的行李,显得有些紧张。
王秀英径直走向婴儿床,端详着熟睡的孙子,表情柔和了片刻,但转向赵梦琪时又恢复了严肃。
“从今天起,你什么都别操心,就好好躺着。”她以命令的口吻说,“我生过两个孩子,比你有经验。”
赵梦琪勉强微笑,产后虚弱让她无力争辩。
冲突从第一天晚上就开始发酵。
瑞安哭闹不止,赵梦琪挣扎着要起床,被王秀英拦住。
“你别动,我来。”婆婆麻利地抱起孩子,轻轻摇晃,“小孩子哭两声没事,锻炼肺活量。”
赵梦琪心疼地看着儿子涨红的小脸:“他可能是饿了,还是我来喂奶吧。”
“才喂过两个小时,哪能这么频繁?”王秀英坚持己见,“不能惯着他,要养成定时吃奶的习惯。”
赵梦琪记得育儿书上说新生儿应该按需喂养,但疲惫让她选择了沉默。
真正的矛盾爆发在第二天清晨。
赵梦琪被胸部胀痛惊醒,发现睡衣前襟已被乳汁浸湿。她艰难地坐起来,准备泵奶,却找不到电动吸奶器。
“妈,你看到我的吸奶器了吗?”她问正抱着瑞安在客厅踱步的婆婆。
王秀英不以为然地说:“收起来了。直接用母乳喂就行,用什么机器?那东西吸得多疼,对孩子嘴型也不好。”
赵梦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:“妈,吸奶器是必须的。有时候宝宝吃不完,不及时吸出来会堵奶,严重的话会导致乳腺炎!”
“哪有那么娇气?”王秀英不以为然地拍拍怀里的孙子,“我们那时候...”
“这不是三十年前了!”赵梦琪忍不住提高声音,“现代医学证明堵奶很危险,而且我很快要回去工作,必须让宝宝适应奶瓶。”
王秀英抿紧嘴唇,明显不悦,但还是取回了吸奶器。赵梦琪注意到它被随意塞在一个抽屉里,配件甚至没有正确清洗。
这只是开始。
随后的日子里,王秀英的传统观念与赵梦琪坚持的科学育儿方法不断碰撞。
婆婆认为尿布比纸尿裤好,尽管前者需要反复清洗;她坚持给新生儿喂水,尽管医生明确表示六个月内不需要;她总是把瑞安裹得严严实实,即使室内温度适宜;她习惯抱着孩子不停摇晃,尽管赵梦琪多次解释这对婴儿大脑发育不利。
最让赵梦琪难以忍受的是,王秀英总在她喂奶时站在旁边监督,不时评论“奶水够不够”“姿势对不对”,甚至直接上手调整,让她感觉自己不像个母亲,更像一头奶牛。
产后第七天,赵梦琪开始发烧。
第三章 暗流涌动
赵梦琪躺在床上,浑身发冷,额头滚烫。
她知道自己可能得了乳腺炎,胸部硬块疼痛难忍,每次喂奶都像受刑。
“明宇,我需要去医院。”她虚弱地对丈夫说。
周明宇摸她的额头,吓了一跳:“这么烫!妈,梦琪发烧了!”
王秀英抱着孩子走进来,不慌不忙:“产后发热很正常,我那时候也这样。喝点姜汤发发汗就好。”
“这不是普通的发烧,”赵梦琪几乎要哭出来,“是乳腺炎,必须去医院。”
经过检查,医生确认了赵梦琪的猜测——急性乳腺炎,需要立即抗生素治疗。
“是不是没有及时排空乳房?”医生一边开药一边问。
赵梦琪瞥了婆婆一眼,低声道:“有时候宝宝吃不完,没能及时吸出来。”
回家路上,王秀英一直沉默,但紧绷的下巴显示她的不悦。
当晚,赵梦琪因发烧和用药无法喂奶,王秀英主动承担起用储存的母乳喂养孙子的任务。但赵梦琪半夜醒来时,却惊讶地发现婆婆正在用奶瓶给宝宝喂水。
“妈,您在干什么?”赵梦琪挣扎着坐起来,“医生说了,六个月内的宝宝不需要喝水!”
王秀英不以为然:“喝点水怎么了?我们明宇小时候也喝水,不也好好的?你看瑞安嘴唇干的。”
赵梦琪夺过奶瓶,发现里面甚至是未煮沸的自来水,她顿时感到一阵恐慌。
“这是生水!宝宝免疫系统还没发育完全,怎么能喝生水?”
争吵声惊醒了周明宇,他睡眼惺忪地站在门口:“又怎么了?”
赵梦琪眼泪终于决堤:“你妈给宝宝喝自来水!明宇,这是我们的孩子,不能这样胡来!”
周明宇揉着太阳穴,显得疲惫不堪:“梦琪,妈也是好心,你别这么大反应。”
“好心?”赵梦琪几乎尖叫,“好心就能不顾科学吗?如果我坚持请月嫂,这些事根本不会发生!”
王秀英冷冷地说:“是啊,我是不如专业月嫂。那你干脆现在就把我赶走,请你的月嫂来好了。”
周明宇急忙安抚母亲:“妈,梦琪不是这个意思,她就是生病了情绪不好。”
赵梦琪看着丈夫,心沉到谷底。在这些矛盾中,周明宇总是试图和稀泥,或者干脆站在母亲一边。他完全无法理解她的焦虑和恐惧。
那一晚后,家庭气氛降至冰点。
赵梦琪按时服药,烧渐渐退了,但心中的疙瘩却越积越大。她开始避免与婆婆直接交流,所有要求都通过周明宇转达。
王秀英也憋着一口气,更加固执己见。她认为赵梦琪是在质疑她的能力和经验,这种不信任伤害了她的自尊。
周明宇夹在两个女人之间,左右为难。他既觉得妻子过于紧张,又认为母亲有些观念确实过时,但任何调和尝试都以失败告终。
产后第十天,赵梦琪的乳腺炎基本痊愈,但新的问题出现了——瑞安开始出现严重的尿布疹。
小屁股又红又肿,孩子哭闹不止,吃奶也不安稳。
“一定是纸尿裤不透气。”王秀英断定,“早就说用尿布好。”
赵梦琪坚持带孩子去看医生,诊断结果却是真菌感染,需要药物治疗。
“可能是不洁护理造成的。”医生委婉地说,“照顾新生儿一定要特别注意卫生,所有接触宝宝的东西都要彻底清洁消毒。”
赵梦琪立刻想到那天晚上婆婆未正确清洗的吸奶器配件,以及用自来水喂宝宝的奶瓶。但她什么也没说,只是默默记在心里。
回家后,她不顾反对,坚持将所有喂养用品重新消毒,并严格按照医嘱护理宝宝的尿布疹。
王秀英觉得自己的权威再次受到挑战,更加不满。她开始在周明宇面前抱怨赵梦琪太难伺候,不懂感恩。
“我辛辛苦苦来照顾她,倒像是来受气的。”晚餐时,王秀红着眼睛对儿子说。
周明宇转向妻子:“梦琪,妈也是一片好心,你就不能客气点吗?”
赵梦琪放下筷子,食欲全无:“我怎么不客气了?为了宝宝的健康,遵医嘱有错吗?”
“但你可以好好说,没必要摆脸色。”周明宇无奈地说。
赵梦琪直视丈夫:“明宇,你还记得我们当初为什么决定请月嫂吗?就是怕出现这种情况。专业的月嫂不会因为遵循科学护理而觉得被冒犯,也不会用三十年前的经验来照顾现在的孩子。”
王秀英猛地站起来:“意思是说我这个婆婆不专业,不科学?好,那我走就是了!”
“妈,您别这样!”周明宇急忙拉住母亲,然后责备地看向赵梦琪,“你就少说两句吧。”
赵梦琪看着丈夫恳求的眼神,突然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。她意识到,这场战争没有赢家,只有伤害。
但她不知道,真正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。
第四章 危机爆发
产后第十三天,赵梦琪被一阵急促的哭声惊醒。
她跌跌撞撞地走进育儿室,发现王秀英正抱着瑞安焦急地踱步。孩子的小脸通红,哭声尖利不同寻常。
“从半夜就开始哭,喂奶也不吃,换了尿布也没用。”王秀英难得地显得手足无措。
赵梦琪摸儿子的额头,吓了一跳:“这么烫!他发烧了!”
周明宇闻声赶来,一看温度计——38.5度。新生儿发烧非同小可,一家人立刻驱车前往医院。
急诊室里,医生仔细检查后表情严肃:“宝宝肺部有啰音,可能是肺炎。这么小的孩子得肺炎很危险,需要立即住院。”
“肺炎?”赵梦琪腿一软,幸好周明宇及时扶住她,“怎么会得肺炎?”
医生询问了近期的护理情况,王秀英含糊其辞,赵梦琪却突然想起什么。
“前两天妈说家里闷,开了窗户,但那时瑞安刚洗完澡...”她不敢继续说下去。
王秀英脸色煞白:“我...我不知道会这样。我们明宇小时候也经常开窗通风,不也好好的...”
医生叹气:“新生儿抵抗力弱,尤其要避免骤冷骤热。现在最重要的是治疗,请你们配合。”
办理住院手续时,赵梦琪一言不发,但紧握的拳头和苍白的脸色暴露了她的情绪。
瑞安需要住院观察,小小的身体接上各种仪器,哭声微弱得令人心碎。赵梦琪守在病床前,眼泪止不住地流。
周明宇试图安慰她:“别太担心,医生说了发现得早,会好的。”
赵梦琪猛地抬头,眼中燃着愤怒的火焰:“周明宇,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要请月嫂了吗?如果是专业月嫂,根本不会发生这种事!”
王秀英站在病房角落,听到这句话后身体明显颤抖了一下。
“我只是...只是想帮忙。”她小声辩解,但已没了往日的强势。
“帮忙?”赵梦琪声音哽咽,“用三十年前的方法来帮忙?不顾科学常识来帮忙?现在你的孙子在医院里,因为你所谓的帮忙!”
周明宇试图制止:“梦琪,别说了!妈也不是故意的。”
“不是故意的就够了?”赵梦琪几乎崩溃,“我信任你们,放弃了专业护理,结果呢?看看瑞安,他才十三天大,就要受这种罪!”
护士闻声而来,提醒他们保持安静。争吵暂时平息,但病房里的气氛沉重得令人窒息。
当晚,瑞安的状况稍稳定后,周明宇坚持让赵梦琪回家休息,自己留在医院看守。
赵梦琪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,发现王秀英正在收拾行李。
“妈,您干什么?”尽管满心愤怒,赵梦琪还是感到意外。
王秀英没有抬头,声音低沉:“你说得对,我不懂科学育儿,只会添乱。我明天就回去,你们请月嫂吧。”
赵梦琪站在原地,百感交集。她应该感到胜利的喜悦,但看着婆婆佝偻的背影,却莫名感到一丝心酸。
第五章 真相与和解
赵梦琪一夜未眠。
清晨六点,她回到医院。周明宇在病房外的长椅上打盹,而王秀英不知何时也来了,正隔着玻璃凝视监护室里的孙子。
“我一晚上没睡,想起明宇小时候的事。”王秀英轻声说,仿佛知道身后是赵梦琪,“他三个月大的时候也发过高烧,我当时吓坏了,整夜抱着他,用酒精一遍遍擦他的身子。”
赵梦琪沉默地听着。
“那时候没有这么好的医院,没有这么先进的医疗。”王秀英继续道,“我只能用我娘教的土办法,心想要是孩子有个三长两短,我也不活了。”
赵梦琪从未听过婆婆用这种语气说话,如此脆弱,如此坦诚。
“后来明宇挺过来了,我感谢老天爷。”王秀英转身,眼中带着血丝,“梦琪,我知道你恨我不听你的,用老办法带瑞安。但我只是...只是想用把我孩子养大的方法,来帮你们养孩子。”
赵梦琪喉头哽咽:“妈,我不是恨您。我只是...害怕。我怕因为一些过时的方法,让瑞安承受不必要的风险。现在的环境和三十年前不同,病毒更强,污染更严重,我们必须更加小心。”
王秀英点点头,第一次没有反驳:“昨晚我看着瑞安那么小躺在病床上,想起了你坚持请月嫂时说的话。你说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做,我当时只觉得你瞧不起我。”
赵梦琪深吸一口气:“我从来没有瞧不起您的意思。我只是希望得到最好的护理,不仅为了瑞安,也为了我自己。产后恢复很重要,我需要专业指导。”
王秀英沉默片刻,终于问出了那个她一直回避的问题:“那个月嫂...真的值一万块?”
赵梦琪拿出手机,调出月嫂服务中心的资料:“这是李阿姨的简历,她是专业的育婴师,有护士背景,接受过800小时的培训,熟悉新生儿常见问题的处理和预防。她不只照顾宝宝,还会帮我做产后恢复操,合理安排饮食,预防产后抑郁。”
她翻出课程表:“您看,这是她提供的服务清单,包括每日婴儿护理、生长发育监测、母乳喂养指导、产后心理疏导...这些都不是简单的‘帮忙’,而是专业服务。”
王秀英仔细看着长长的服务项目,表情逐渐变化。她终于明白,月嫂的工作远不止是“照顾孩子”那么简单。
“我明白了。”她轻声说,“确实...很专业。”
这时医生走过来,欣慰地告知瑞安的烧已经退了,肺部感染得到控制,再过两天就可以出院。
赵梦琪喜极而泣,周明宇也醒过来,听到好消息后紧紧拥抱母亲和妻子。
“对不起,梦琪。”王秀英低声说,“是我太固执了。”
赵梦琪摇头:“我也有错,我不该用那种态度和您说话。”
周明宇看着母亲和妻子,终于开口:“妈,梦琪,我也有责任。我一直试图回避矛盾,没有公正地处理你们的分歧。作为丈夫和父亲,我应该更好地支持梦琪的决定。”
这一刻,三个人在医院的走廊上达成了前所未有的理解。
第六章 新的开始
瑞安出院后,赵梦琪还是请来了月嫂李阿姨。
不同的是,这次王秀英没有反对,而是带着学习的态度观察专业月嫂的工作。
她惊讶地发现,李阿姨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科学依据——从抱婴儿的姿势到喂奶的角度,从洗澡的水温到抚触的手法。
“王阿姨,您看,这样抱宝宝,他的头颈得到完全支撑,会感觉很安全。”李阿姨耐心示范。
“我们给宝宝做抚触,可以促进他的神经系统发育,还能增强免疫力。”
“产后妈妈的饮食不能太油腻,否则容易堵奶。要清淡但有营养,像这样...”
王秀英像学生一样认真聆听,不时提出问题。她开始明白,育儿不是凭经验蛮干,而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科学。
更让她惊讶的是,李阿姨不仅照顾婴儿,还特别关注赵梦琪的产后恢复。
“梦琪,我来教你几个简单的产后恢复操,可以帮助子宫复位。”
“你今天感觉怎么样?有任何情绪低落或者焦虑吗?产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。”
王秀英这才意识到,自己完全忽略了儿媳的身心状态,只是一味关注孙子。
一天晚上,她来到赵梦琪房间:“梦琪,我能和你聊聊吗?”
赵梦琪请她坐下,有些疑惑。
“这些天我看着李阿姨工作,终于明白你为什么坚持请月嫂了。”王秀英诚恳地说,“这不只是照顾孩子,更是照顾你,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母亲。”
赵梦琪点头:“是的,李阿姨教了我很多。作为新妈妈,我有很多不确定和恐惧,需要专业指导。”
“我当年...没有这种支持。”王秀英眼中闪过一丝赵梦琪从未见过的脆弱,“明宇出生后,我公婆很快就期望我恢复正常,下地干活,照顾丈夫。没人问我累不累,怕不怕,是否需要帮助。”
赵梦琪第一次对婆婆产生了共情:“那一定很艰难。”
“所以当我看到你请月嫂,第一反应是‘为什么她需要而我当年不需要’。”王秀英苦笑,“现在我明白了,不是你娇气,而是你懂得为自己和孩子争取最好的条件。这是进步,不是退步。”
这次对话打破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。赵梦琪发现,当婆婆放下防御姿态,其实是通情达理的;王秀英也意识到,儿媳不是任性,而是负责任。
第七章 共同成长
随后的日子里,王秀英不再抵触月嫂的建议,而是虚心学习科学育儿方法。她甚至主动陪同赵梦琪参加了一次儿科医生的随访,认真记录注意事项。
赵梦琪也做出让步,在某些非原则性问题上尊重婆婆的经验。她发现,老一辈的某些育儿方法虽然不够科学,但蕴含的关爱和耐心是相通的。
周明宇看到母亲和妻子的关系改善,如释重负。他更加主动地参与育儿,学习换尿布、喂奶、拍嗝,体会到了为人父的责任与喜悦。
一个月后,李阿姨的服务期结束。送别时,王秀英竟然眼眶湿润。
“李阿姨,谢谢你这些天的指导,我学到了很多。”她真诚地说。
李阿姨微笑回应:“您是个好奶奶,愿意为了孙子和儿媳学习新知识,这很难得。”
赵梦琪抱着已经圆润白胖的瑞安,心中充满感激。不仅对李阿姨,也对愿意改变的婆婆。
李阿姨离开后,王秀英没有急着回去,而是继续留下来帮忙。但这一次,她完全遵循赵梦琪制定的育儿方案,不再固执己见。
“梦琪,你看这个辅食添加表,我从网上下载的,说是最新标准。”一天晚饭后,王秀英拿着打印的资料给赵梦琪看。
赵梦琪惊讶地发现,婆婆不仅学会了上网查育儿知识,还懂得辨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。
“妈,您真厉害,这个确实是权威机构发布的。”赵梦琪由衷赞叹。
王秀英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活到老学到老嘛。我不能被时代抛下,要不然怎么配做瑞安的奶奶?”
周明宇在一旁看着这一幕,伸手搂住妻子和母亲的肩膀:“我有全世界最好的妈妈和老婆。”
那一刻,赵梦琪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幸福。
第八章 考验时刻
然而,生活的考验总是不期而至。
瑞安四个月大时,赵梦琪收到原公司的重要邀请——一个她无法拒绝的项目机会,但需要立即恢复全职工作。
这意味着必须有人全天照顾瑞安。请育儿嫂是一种选择,但赵梦琪犹豫不决。
“我和瑞安爸可以帮忙照顾。”王秀英主动提出,“当然,这次完全按照你们的方法来。”
赵梦琪感激婆婆的诚意,但仍不免担心。毕竟婆婆年纪大了,独自照顾婴儿会很辛苦。
“我和老伴轮流来,不会太累。”王秀英似乎看穿了她的顾虑,“而且我们住在你们小区租个房子,方便照应。这样你们白天上班,晚上还能自己带孩子。”
这个方案打动了赵梦琪。既能重返职场,又不完全错过孩子的成长,还有老人帮忙但保持适当距离。
于是,王秀英和周父在小区里租了一套小公寓,开始了协助育儿的生活。
回归职场并不轻松。赵梦琪面临工作与育儿的双重压力,常常凌晨起来喂奶,然后赶去上班。有时瑞安生病,她不得不请假照顾,耽误工作进度。
一天,赵梦琪因前晚照顾发烧的瑞安几乎没睡,第二天又在公司挨了批评,回家后情绪崩溃。
王秀英没有像从前那样批评她“娇气”,而是轻轻抱住她:“想哭就哭吧,妈妈在。”
一句“妈妈”,让赵梦琪的防线彻底崩塌。她从未想过,自己会和婆婆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。
“妈,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太贪心了,什么都想要,却什么都做不好。”赵梦琪抽泣着说。
王秀英轻抚她的背:“傻孩子,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做好母亲不矛盾。你有支持你的家人,我们一起面对。”
这次,赵梦琪真正理解了家庭的意义——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相互扶持。
第九章 迟来的领悟
瑞安一岁生日那天,家里举办了小型庆祝会。
看着健康活泼的孙子,王秀英感慨万千。她拿出一个红包,递给赵梦琪。
“梦琪,这是我和你爸的一点心意,你们请个育儿嫂吧。”
赵梦琪惊讶不已:“妈,您照顾瑞安照顾得很好,为什么还要请育儿嫂?”
王秀英摇头:“不是因为照顾得不好,而是我明白了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。我和你爸可以协助,但瑞安需要更科学的早期教育。再说,”她眨眨眼,“我们老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,不能全天候绑在孩子身上。”
周明宇和赵梦琪相视而笑,接纳了这份心意。
当晚,送走客人后,赵梦琪和王秀英并肩收拾残局。
“梦琪,还记得一年前我们打的赌吗?”王秀英突然问。
赵梦琪点头,有些不好意思。
“你赢了。”王秀英坦然承认,“半个月的体验让我明白,科学育儿不是小题大做,产后护理不是娇气任性。专业月嫂确实值那一万块,甚至更多。”
赵梦琪握住婆婆的手:“妈,没有输赢。重要的是我们都从那段经历中学到了东西,成为了更好的自己。”
王秀英反握住她的手:“谢谢你当时坚持己见,甚至不惜与我冲突。是你的坚持,才让我们有了共同成长的机会。”
窗外月光如水,室内温暖如春。赵梦琪看着摇篮中熟睡的儿子,又看看身边通情达理的婆婆,心中充满感恩。
生活总有矛盾与分歧,但只要愿意沟通、学习和改变,就能找到平衡点。现在的她,不仅是更好的母亲,也是更好的自己。
第十章 新的理解
瑞安两岁时,赵梦琪发现自己再次怀孕。
这一次,全家早早就请好了月嫂,王秀英甚至主动参与面试,提出专业问题,让赵梦琪刮目相看。
“李阿姨已经接了别家的单子,但这位张阿姨资质也很好,有双胞胎护理经验,万一咱们生个双胞胎呢?”王秀英半开玩笑地说。
第二次月子比第一次顺利许多。有了专业月嫂的帮助和婆婆的支持,赵梦琪能够更好地享受新生儿带来的喜悦,而非沉浸在焦虑中。
一天,赵梦琪看到婆婆细心地记录张阿姨的护理技巧,好奇地问:“妈,您怎么对月嫂的工作这么感兴趣了?”
王秀英放下笔记本,认真地说:“我参加了社区的老年学堂,正在考育婴师证书。以后想当志愿者,帮助那些和我当年一样不懂科学育儿的老人。”
赵梦琪惊讶又感动:“真的吗?太棒了!”
王秀英微笑:“是你和李阿姨启发了我。养育健康快乐的下一代是我们的共同责任,而科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。”
这一次,赵梦琪主动拥抱了婆婆。曾经的矛盾与冲突,如今成了联结两人的纽带。
周明宇看着母亲和妻子其乐融融的场景,感叹道:“早知道这样,我们一开始就该请月嫂。”
赵梦琪摇头:“不经历那些摩擦,妈不会真正理解科学育婴的重要性,我也不会学会尊重老一辈的经验与智慧。有些路,必须自己走过才明白。”
新生儿满月宴上,王秀英作为奶奶发言:
“我曾经认为,用爱抚养孩子就足够了。但现在我明白,爱需要正确的方式表达,需要科学的方法支持。感谢我的儿媳,用她的坚持教会我这一点。”
全场掌声中,赵梦琪与婆婆相视而笑。那一万块引发的冲突,最终带来了无价的家庭和谐与共同成长。
专业的育儿服务并非奢侈,而是对母子健康的必要投资。
老一辈的经验与科学方法并非对立,而是可以互补共存。
家庭的和谐不在于没有矛盾,而在于愿意相互理解、共同成长。
发布于:河南省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